南京大学要闻
南京大学要闻

中共南京大学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学校工作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1-03-16

3月15日,中共南京大学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学校工作会在仙林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胡金波、校长吕建分别作题为“出神入化‘起好步’  出类拔萃‘开新局’”“继往开来 持续奋斗 再创辉煌”的大会报告,对新学期党委、行政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谈哲敏主持会议。

胡金波在讲话中指出,2020年,南大人矢志不渝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不懈地认真贯彻落实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把握“九个第一”,牢牢扣住建设“第一个南大”目标,着力“三大抓手”,手手有痕;倾力“十大专项”,项项有成。

众志成城打赢防疫抗疫总体战和对口双柏脱贫奔小康决胜战,苏州校区、鼓楼校区苏浙运动场地下停车场获批开工建设,以南京大学金陵系列学校挂牌为标志的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成立本科生院、新生学院,建设秉文书院等六大书院,一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自然指数在全球高校持续保持高位,引进全聘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再创新高,完成“双一流”建设首轮周期自评估和第五轮学科评估材料上报,全面启动《欧洲杯投注软件》编制,筹建南赫学院、中德法学院取得进展,金陵学院转型升级平稳有序,党风廉政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成效明显,意识形态阵地不断巩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日益完善,院系行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稳步实施,国际影响力、社会美誉度、师生获得感不断提升。

“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胡金波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调整,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的严重冲击,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转换,百年中国共产党华诞的伟业风华,给我们上了“五堂课”,深化了对“五个根本”的规律性认识:一是上了“核心自豪课”,深化了对“党中央权威是危机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的认识。二是上了“初心自励课”,深化了对“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的认识。三是上了“制度自信课”,深化了对“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的认识。四是上了“风险自警课”,深化了对“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的认识。五是上了“科技自强课”,深化了对“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根本支撑”的认识。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步之年,是制定并实施《欧洲杯投注软件》的开局之年,是把握“九个第一”、建设“第一个南大”的开拓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胡金波指出,我校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时间不等人,发展不等人,机遇不等人,回应党的期待、人民期求、师生期盼不等人。“南大的明天不在别处,就在大家的手中。任务光荣而艰巨,使命伟大而自豪,必须出神入化‘起好步’、出类拔萃‘开新局’”。要起好再奋进之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提升谋篇布局的决策力;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增强雷厉风行的执行力;以“功成贵乎于成”的操守,提高辉煌南大的感召力。起好再攻坚之步,坚持不懈地向问题叫板、拿问题开刀,持之以恒地在认识上找差距、工作上找短板、措施上找弱项、落实上找问题、安全上找盲点,保持奋发进取的心态、兴国强校的状态、创优争先的业态,坚决向懈怠懒惰说“不”、庸碌无为说“不”、敷衍塞责说“不”。起好再落实之步,自觉增强“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细化抓落实之招;自觉提升“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深化抓落实之法;自觉练就“我在,阵地就在”的赤诚胆,强化抓落实之果,善于在“变化”中“变招”,在“抓紧”中“抓好”。;开好更高质量立德树人之新局,把牢人才培养方向,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开好更高水平创新转化之新局,强化“四个服务”,提升基础研究、创造技术、服务社会能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围绕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建设一批关键的核心技术攻关平台,汇聚培养高水平人才团队,使南大成为原始创新和创造技术攻关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开好更高智慧对外开放之新局,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坚持思想文化引领,体现互利共赢宗旨。持续打造国际交流新标杆、构建国际交流新体系、优化国际合作新生态,在拓展务实国际合作、建立新型全球伙伴关系、提升涉外管理服务能力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胡金波指出,今年学校党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出神入化之功,收出类拔萃之效”的总要求、“守住魂,提增神,聚焦人,不折腾,致力成”的总思路、和“理科强基固本,文科博雅强质,工科推陈强新,医科补短强用”的总布局和“稳中求进,进中突破”的总基调,弘扬“热腾腾奉献,静悄悄创新”的南大风格,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南大追求,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守住用好意识形态阵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质量提升年”“校区建设攻坚年”“治理体系完善年”为三大抓手,全力落实“十大专项”,全面加强学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任务,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优异业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胡金波强调,2021年,我校有三项重点工作(“三大抓手”)。一是,推进“内涵质量提升年”。明确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最本质内涵是坚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相统一,最根本内涵是为了人民办好南大、依靠人民办强南大、让人民共享南大的发展成果,最基本内涵是实现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最关键内涵是以改革创新持续增强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让世界点赞,让社会称道”的“第一个南大”的磅礴力量和无穷活力,最重要内涵是善于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系统观念的真正确立。要以立德树人变成行动自觉、因材施教变成工作常态、创先争优变成良好习惯,体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要以坚持“四个面向”、做好“四个服务”、实现“四个产出”,体现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高质量;要以创造性转化贡献长板、创制性改革补好短板、创新性发展做好样板,体现文化传承的高质量;要以全面实施“南京大学全球发展战略”、全面升级“全球战略伙伴发展计划”、全面推进国际化课程与学生交流项目、全面优化海外学者服务中心功能和提升国际引智工作水平,体现国际交流合作的高质量。二是推进“校区建设攻坚年”。加强苏州校区顶层设计,完善布局规划方案,优化工作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东区与西区及相关配套建设时序,科学谋划“六大科学平台”和“三大研究院”建设方案,全面启动苏州校区人才招聘工作;。抓住苏州校区建设这个关键变量,盘活用好现有各校区存量,咬住扩大资源增量不放,建立以存量活带动增量兴的激励机制、以增量扩大增量的支持机制、以借外力促增量的共赢机制。优化仙林、浦口、鼓楼校区建设规划,实施“2022校园提升计划”“美丽南大打造计划”。以苏浙运动场地下停车场建设撬动鼓楼校区改造提升。三是推进“治理体系完善年”。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体系、“党的领导、依法治校、师生当家作主”的运行体系、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和科技工作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调研准备机制、意见表达机制、决定形成机制、决定执行机制、反馈调节机制、绩效考评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学习提高机制。深化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实施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持续推进校级数据中心、重点业务系统、网上办事大厅建设。

胡金波用七个“三”对新学期党委工作做了重点阐述。

一是提高政治“三力”,筑牢政治忠诚。要把握标准,提高政治判断力;融会贯通,提高政治领悟力;雷厉风行,提高政治执行力。二是把握“三期”要求,明确奋进方向。要把握好“交汇期”的要求,保持连续性,做到任务无缝对接,工作不留死角;把握好“转折期”的要求,守住制高点,确保转出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加安全、更加满意;把握好“机遇期”的要求,增强紧迫感,强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意识。三是认清“三个新”,理清攻坚重点。要自觉在立足新发展阶段历史方位的全局中把握重点,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指导原则的重点中把握关键,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路径选择的关键中把握具体。要以“内涵质量提升年”为抓手,持续强身健体,以“校区建设攻坚年”为抓手,持续攻坚克难。以“治理体系完善年”为抓手,持续提升绩效。四是抓好“三个统筹”,提升工作水平。做到“统”而有度、“筹”而有方。要开阔胸怀,提升统筹“两个大局”的水平;开阔思路,提升统筹防疫和发展的水平;开阔眼界,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水平。五是落实“三个深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风雨百年,青史可鉴。要深入群众,学党史,悟思想;深入基层,学党史,办实事;深入人心,学党史,开新局。六是坚持“三个站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改革创新提质量;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勇于担当作贡献;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为民服务干实事。七是构建“三不体系”,坚持一体推进。要持续强化不敢腐的惩治震慑,完善不能腐的制度机制,有效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今年既是奋力耕耘之年,也是迎难而上之年,更将是熠熠生辉之年。”胡金波强调,置于不平凡的时代,要有不平凡的定力;面对不平凡的挑战,要有不平凡的作为;肩负不平凡的使命,要有不平凡的担当;经受不平凡的考验,要有不平凡的素质。每位党员干部要恪尽职守、夙夜奉公,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精神,争做为师生服务的“孺子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不日新者必日退”的劲头,争做创新发展的“拓荒牛”;永葆初心、乘风破浪,以“宝剑锋从磨砺出”的作风,争做艰苦奋斗的“老黄牛”,自觉以顶格的标准要求真抓落实、满格的精神状态狠抓落实、合格的能力水平善抓落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建设“第一个南大”的骄人业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吕建从时代背景与目标思路、推进方式与主要成效、未来谋划与工作布置三个方面整体回顾了学校“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和主要成就,并对“十四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以及2021年的重点工作等做了阐述。

“十三五”期间,南大在人才培养新体系、科学研究新模式、队伍建设新机制、学科建设新生态、成果转化新局面、文化传创新境界、开放办学新格局、治理体系新架构、党的领导新加强、推动教改新成效等十个方面取得了“双一流”建设的突出成效。新时代新阶段的南京大学如何继承与发扬“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教之进步”这一光荣传统?如何谋划新发展?吕建指出,察势者智,预势者赢。要立足党情、民情、国情、 世情,从理念导向、格局导向、内涵质量、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管道导向六个方面,来解读回答“高等教育‘第一方阵’的大学集群如何与新时代新阶段互动,如何在互动过程中满足适应+支撑+引领的需求”这一重要命题。

吕建强调,要在百年变局中通过范式转换,贡献南大智慧,提出南大方案,创造新时代新一流的大学,通过“三转”——转观念、转方式、转管理;“三出”——出方法、出机制、出模式;“三提”——提效率、提绩效、提层次,来破解三层次问题,处理好九大结构性矛盾,实现卓越引领有成效、转型提升有突破、贡献绩效上台阶,进而为南京大学各项事业的未来发展打开“思想空间、谋划空间、行动空间、成就空间”。

展望“十四五”,南京大学要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以持续推进“第一个南大”建设为目标导向,扎根中国大地,遵循教育规律,弘扬传统文化,吸取成功经验,在适应时代变革和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探索与塑造一流大学的新定位、新内涵、新结构、新功能等,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新发展格局过程中谋划创建新时代新一流的新途径,通过自身办学方式和与时代互动方式的主动求变来为大学传统和时代变迁之间架构新桥梁。

吕建指出,2021年,我们要紧扣“内涵质量提升年”“校区建设攻坚年”“治理体系完善年”三大抓手,聚力“十大专项推进工作”,围绕学科建设再攀新高峰、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人才培养再创新辉煌、科学研究再探新模式、开放办学再拓新格局、支撑体系再出新成效、管理体系再做新提升、校区建设再推新进展八个方面的重点,承前启后,精心规划、持续推动,继往开来。

吕建勉励全体南大人在压力下前行,在改革中前行,在奋斗中前行,在希望中前行。力争作出一流贡献,取得一流业绩,全面提升南京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办学质量和服务质量,大力推动“第一个南大“的“双一流”建设不断同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南大方案”,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健康中国、数字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南大贡献”。

大会现场颁发了2020年南京大学突出贡献奖。李向东教授获“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科学技术处获“管理工作突出贡献奖”,沈树忠院士、樊隽轩教授团队获“科学研究突出贡献奖”。

胡金波、吕建分别为获奖代表颁发奖项,衷心祝贺他们为南大发展做出的贡献和成绩,同时勉励全体南大人和各院系、各单位以获奖者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力内涵式发展、聚焦高质量提升,接续奋斗,再谱华章;在新的一年为学校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建设“第一个南大”再立新功。

会议期间,播放了专题片《欧洲杯投注软件》,回顾了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全校上下努力遵循“聚力内涵式发展,着力高质量提升”的办学思路,不断推进“卓越引领、转型提升、贡献绩效”叠加式发展新态势,以更加坚实的步伐向着“第一个南大”宏伟目标迈进的不凡历程,充分展示了全体南大人上下同欲、风雨同舟,昂扬奋进、改革创新的精神面貌。

在主会场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老领导代表、校纪委委员,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分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科学技术分委员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教学委员会委员、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委员,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党代会代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负责人,院士、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与荣誉资深教授代表、其他教师代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全校副处级及以上干部等。全校教职工通过视频直播线上参会。